Photo Credit: AP/ TPG Images 2019年6月12日,菲律賓民眾聚集在中國駐菲大使館外抗議。
金曲獎語言(language and verbal)分類獎項的設立起源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於第28屆金曲獎設立「演唱類年度專輯獎」,效法美國葛萊美獎的「Album of the Year」,實為等同於第15屆金曲獎前就已設立過的「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儘管金曲獎被譽為華語流行音樂的最高殿堂,不少人認為金曲獎以語言分類區隔專輯獎項更重要的是「鼓勵性質」。
反思金曲獎:金音創作獎的誕生與問題 2007年,第18屆金曲獎時,林生祥提出不分語言的音樂專輯獎項分類思考,同時在場拒領了最佳客語歌手獎與最佳客語專輯獎而引起譁然。聲稱金音獎主要獎勵「獨立」音樂創作(即非主流音樂創作),並且以不分類和六種音樂類型(搖滾、民謠、嘻哈、電音、爵士、風格類型)作為獎項分類,是近幾年來提拔了相當多獨立音樂創作團體及個人的重要平台之一。第14屆(2003年)金曲獎是最早開始出現客語與原住民語相關獎項的一屆,當年為了鼓勵客家和原住民音樂之用意,增設了該二語言演唱人獎(現今的歌手獎)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圖為OH-58D在漢光演習發射地獄火飛彈。同機型已在2年內,第3度重摔意外。
航空特戰指揮部(簡稱航特部)稍早證實,機上正駕駛簡任專少校及副駕駛高嘉隆上尉,均不幸殉職,航特部也立即成立專案小組調查落地原因,另要求各類直升機暫停任務派遣。《蘋果日報》報導,相關人士透露,該架戰搜直升機在新竹湖口進行漢光的系列操演,結束後要返回龍潭駐地,起飛後回報「機件故障」,發現失去動力後即墜毀,油箱隨即起火,救援人員趕抵發現有2名官兵受傷十分嚴重,當場就已無生命跡象,已救護人員隨即將他們送醫搶救,但仍因傷重宣告死亡。由於高敬亭一向打著「紅軍」、「革命」的旗號,後來又被正式收編為「新四軍」,所以,「二一五」這筆帳是記在「紅軍」或「新四軍」身上的。
六月二十八日,張發誓要消滅這一地區的地主和富農階級。不過,大約是因為高氏此前當過鄂蘇區主席,雖被收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卻不接受葉挺、項英等人的領導,而且處處抗命,一心一意發展自己的勢力和地盤。這一次高派了徒眾五百多人到高莊及附近鄉村綁票,稍有一口飯吃的人都被抓去,一共有三百多個肉票,逼他們共同繳納十萬銀元的贖金,這當然遠遠超過他們的能力。然而,張國燾在北大接受的不是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普世價值,而是蘇俄的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的學說,張因此成為中共建政之前殘暴程度僅次於毛澤東的殺人魔王。
在麻城乃至整個鄂豫皖蘇區發生的屠殺,直接責任人是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張國燾。最殘暴、規模也最大的一次殘殺事件發生在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五日,鄉人稱之為「二一五事件」。
張國燾與托洛斯基極其相似,他們的文化修養高於對手,一度在軍事實力上佔據上風,但最終被更善於玩弄權謀術的對手掀翻,被迫流亡外國。托洛斯基死於史達林派出的殺手的暗殺,張國燾則在加拿大的老人院安享晚年。高氏領導一支以綁票殺人著稱的武裝力量,余英時的家鄉官莊及附近有很多受害人。高被處決並非因為其濫殺無辜,而是死於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
在麻城地區,共產黨游擊隊在一九二九年夏天,殺光了乘馬崗和光山交界地帶的大約三千名地主家庭成員,一九三五年八月殺光了某地主葬禮上的所有在場者,這些無差別的殺戮,跟今天伊斯蘭國恐怖分子的做法毫無二致。於是,他著手糾正這種情況。七月,他任命光山縣人高敬亭為鄂豫皖蘇維埃主席,高氏正是執行這項任務的合適人選——高年輕時曾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妻子和年幼的兒子被富農殺害,強烈的階級仇恨驅使他大肆屠殺,就連他的共產黨同志也感到過於殘酷。軍官團不聽從張的指揮,執意南下作戰,張非常惱火,電令紅四軍火速從洗馬畈戰場退出,撤到皖西麻埠整頓,隨即抓捕了許繼慎、周維炯等高級將領。
後來只有一兩個年紀較小的僥倖逃脫,把屠殺的真相傳了出來。從張國燾身上可以看出,北大精神並非「兼容並包,思想自由」那麼單純和美好,北大精神中也有讓張國燾成為張國燾的致命毒素,這是北大及中國現代思想史上未被清理的「幽暗意識」。
「五四」時代,毛澤東只是在北大圖書館打工的臨時工,張國燾則是正牌的北大優等生和學生領袖。鄂豫皖蘇區在蔣介石的第四和第五次圍剿中敗亡之後,高氏糾結殘餘部隊遁入安徽。
不久,抗日戰爭發生,國共再次合作,共方正式成立「新四軍」,將高的武裝力量收編為第四支隊,高本人也被任命為支隊司令員軍官團不聽從張的指揮,執意南下作戰,張非常惱火,電令紅四軍火速從洗馬畈戰場退出,撤到皖西麻埠整頓,隨即抓捕了許繼慎、周維炯等高級將領。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跟毛澤東展開殺人競賽的張國燾:共產黨是如何自相殘殺的 張國燾與毛澤東終身敵對,宛如蘇俄政治史上史達林(Joseph Stalin)與托洛斯基(Leon Trotsky)的對立。余英時主要依據其故族人余世儀寫的名為〈高敬亭為禍大別山區及其覆亡與翻案始末〉的長文,以及自己童年時代的親身觀察。剛剛抵達,他即抱怨說,儘管此前鄂豫皖領導人總是向中央匯報說他們在盡職地殺地主和富農,可他們根本沒做過這件事。一九三○年代初退休後,由於經濟拮据,他住不起城市,從安慶遷回潛山林家沖(與官莊是緊鄰)。
然而,張國燾在北大接受的不是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普世價值,而是蘇俄的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的學說,張因此成為中共建政之前殘暴程度僅次於毛澤東的殺人魔王。七月,他任命光山縣人高敬亭為鄂豫皖蘇維埃主席,高氏正是執行這項任務的合適人選——高年輕時曾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妻子和年幼的兒子被富農殺害,強烈的階級仇恨驅使他大肆屠殺,就連他的共產黨同志也感到過於殘酷。
終於在一九三九年六月,中共中央派人到合肥將高逮捕,經過三天的鬥爭,予以處死。「五四」時代,毛澤東只是在北大圖書館打工的臨時工,張國燾則是正牌的北大優等生和學生領袖。
他一手策劃了大規模的「肅清反革命」(肅反)行動,波及蘇區的黨政軍各個領域。後來只有一兩個年紀較小的僥倖逃脫,把屠殺的真相傳了出來。
在勒索不遂所欲之後,綁匪大怒,將三百多個肉票集體屠殺了。鄂豫皖蘇區在蔣介石的第四和第五次圍剿中敗亡之後,高氏糾結殘餘部隊遁入安徽。不過,大約是因為高氏此前當過鄂蘇區主席,雖被收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卻不接受葉挺、項英等人的領導,而且處處抗命,一心一意發展自己的勢力和地盤。於是,他著手糾正這種情況。
關於高敬亭的事跡,史學大師余英時在其回憶錄中有專節記載。當時報紙對他一門三代被殺之事特別渲染。
再過三、四年,人數激增至數千,則擴大為紅軍「第二十八軍」,高本人成為張國燾的得力幹將,並被張任命為鄂豫皖蘇區的行政首長。托洛斯基死於史達林派出的殺手的暗殺,張國燾則在加拿大的老人院安享晚年。
不過,張國燾和托洛斯基的失敗並不值得同情,如果他們勝出並執政,並不會比毛澤東和史達林更溫和與仁慈。張宣稱許及其同僚組織了「反布爾什維克聯盟」,向中央匯報說,他在紅軍內部發現各種政治派別的、不計其數的間諜。
這一次高派了徒眾五百多人到高莊及附近鄉村綁票,稍有一口飯吃的人都被抓去,一共有三百多個肉票,逼他們共同繳納十萬銀元的贖金,這當然遠遠超過他們的能力。高被處決並非因為其濫殺無辜,而是死於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由於高敬亭一向打著「紅軍」、「革命」的旗號,後來又被正式收編為「新四軍」,所以,「二一五」這筆帳是記在「紅軍」或「新四軍」身上的。在本縣不能立足,他帶著一群農村邊緣分子,竄入大別山區落草為寇。
他們搶奪槍支,擴大徒眾,到一九三○年代中期已擁有千人左右,自稱紅軍「第七十五師」。在麻城地區,共產黨游擊隊在一九二九年夏天,殺光了乘馬崗和光山交界地帶的大約三千名地主家庭成員,一九三五年八月殺光了某地主葬禮上的所有在場者,這些無差別的殺戮,跟今天伊斯蘭國恐怖分子的做法毫無二致。
高敬亭是河南光山縣一個小康之家的子弟,自幼不肯好好讀書,先在鄉間結交一些痞子,為非作歹,到了二十多歲,膽子愈來愈大,竟幹起殺人越貨的勾當。余誼密是清末拔貢,一直任地方官,從知縣到道尹都做過。
「二一五事件」不僅盛傳於潛山,而且震驚整個南方,上海《申報》、南京《中央日報》等都有報導。張國燾在鄂豫皖蘇區殺人,既殺地主、富農和親國民黨的人士,更殺自己人。